主页 |艺术生平 |精品大观 |传世墨宝 |画竹圣手 |名家评说 |翰墨情缘

您现在的位置: 柳子谷纪念网>> 名家评说>>名家著述>>刘龙庭《灰尘扫尽宇寰清》
名家著述

胡藻斌

冯其庸 李松涛 杨庚新 刘龙庭 朱浩云 张荣东 杜牧野
灰 尘 扫 尽 宇 寰 清
                        ——画家柳子谷的艺术生涯
刘 龙 庭

    30年代的柳子谷,是南京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当时柳子谷蜚声画坛,艺术创作热情高涨,成绩斐然,堪称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其后抗战爆发,国难当头,这位画家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他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短暂经历,非但没有飞黄腾达,却使他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作为艺术家,他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但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够展览和出版,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为这位老画家逐步落实了政策,他历经创伤的作品也陆续在报刊发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曾使这位老画家的晚年心情舒畅,获得极大的精神安慰。如今,老人家可以含笑九泉了。

    1901年12月7日,柳子谷生于江西省玉山县,常自号“怀玉山人”。自幼喜爱绘画,十余岁时即能为乡里绅士画“四季图”了。
    1924年柳子谷考入上海美专,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谢公展等先生,研习山水、人物、花鸟。1926年,25岁的柳子谷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任第六军政治部艺术宣传员。当时第六军政治部的主任是林伯渠,柳子谷在军中曾创作一幅《雪中从军图》,林伯渠主任看后十分赞赏,立即挥笔在画面上题诗一首:“万里长征人,怀才志不薄。于斯风景中,合赋从军乐。”
    1928年以后,柳子谷定居于南京,曾任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教授,并经常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到中央大学艺术系讲课。由于艺术志趣相投,与徐悲鸿、张书旃结为知己,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探讨技术。由于他们画艺超群,友情至笃,在当时的文艺界有“金陵三画家”之誉。
    柳子谷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全能的画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曾工作于国民党中央党部,历任干事、总务科长、专员等职。他曾参加中央党部成立的“诗书画研究会”,并担任会里的具体工作。当时研究会的成员有何香凝、蔡元培、于右任、柳亚子、经亨颐、叶楚伧、陈树人等,每月相聚一次,共论诗书画,品评观摩。
    1933年夏秋间,江北发生严重水灾。柳子谷曾在《新民报》的赞助下,义卖画竹百余幅,将所得收入捐赠给救灾组织,曾获一面“急公好义”的锦旗。发表于1935年出版的《美术生活》第20期的《水灾图》,如实描写了狂风暴雨中灾民的惨状:有的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蜷缩在房顶之上,啼饥号寒,树木、耕牛、房舍全淹没在一望无际的洪水之中……画家在画面右上角题诗一首:“斯岁辛劳一次空,浮沉泪海任西东!伤心瑟瑟秋声里,忍听哀鸿泣晚风。”反映了画家同情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1934年初春,柳子谷在南京中央饭店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50余幅,观众踊跃,盛况空前,作品在五天之内被订购一空。蔡元培、冯玉祥也前往参观,冯玉祥将军特别喜爱《闸北劫后》、《还我山河》、《梁红玉桴鼓抗金》、《戚继光抗倭》等作品,并当即认购一幅。蔡元培先生看完画展也给予高度评价,并在一幅《竹图》上题写了“坚贞君子节,正直古人风”的诗句以示勉励。
    他购画之后,还与柳子谷热烈交谈,讨论绘画技法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书画界的前辈于右任、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高剑父,著名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张书旃纷纷到场参观祝贺,其中梅兰芳、张大千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每忆及这段往事,柳子谷总是感奋不已。
    在这期间,柳子谷的绘画艺术益臻成熟,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其作品曾先后被送往美、英、法、日和印度展出。
1935年,柳子谷又在上海举办画展,岭南派画家胡藻斌曾在《艺风》杂志上撰文,极力赞扬和推崇柳子谷的作品。紧接着,《子谷画存第一集》出版,于右任先生为其题签并作序,序中写道.“子谷画有天纵之才,又能刻苦钻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能无不精。画竹是其特长,师承板桥,青出于蓝。更可贵者,画诗统一,景情协调,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亦使人受到思想启迪也。”
    1938年他应当时担任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先生的邀请,前往担任绥宁、通道两县的县长。张治中先生曾对他说:“板桥任县令有政声。你画竹师板桥,搞县政何不也师板桥?”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展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干了两年即挂冠而去。邑中士绅曾送他一幅对联:“万家生佛千秋泽,一代艺人百里侯。”

    1940年柳子谷脱离政界以后,从湖南经重庆到南京,主要靠卖画维持全家人的生活。1948年春,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与孙科竞选副总统时,李宗仁曾将柳子谷一次画展的作品全部收购,分赠有关人士。1948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称柳子谷“擅长国画,精于绘事,战前曾由上海社会、教育两局为之主办画展,作品超特,颇得社会好评”云。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前夕,达官贵人和军政人员纷纷逃往台湾和海外。羁留在大洋彼岸的画家张书旃也关心着老友柳子谷的命运,曾来信邀请他去美国某大学任教。柳子谷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留在国内为新中国服务。1950年2月,柳子谷应“东北招聘团”之聘,由杭州到达沈阳,先是分配在大连五中任图画教员,后又于1957年调到沈阳师范学院工作。他教学认真,成绩显著,颇受师生拥戴。教学之余,坚持作画,曾与同事合作了(山村新貌》等国画作品。
    柳子谷与其婿满键合作绘制的《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于1958年秋天基本完成,画卷全长27米有余。这件作品于1959年参加“辽宁省庆祝建国十周年美展’’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各界的好评。在评选晋京参加全国美展的过程中,得的选票也很多。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有人乘机发难,诬称这件作品是“为彭德怀树碑立传”,迫使这件以纪实稿为基础的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作品被撤,新华社已拟好的电讯稿也未能发出。面对这种无端的攻击和指责,柳子谷非常气愤,当即在画的前面题诗:“战争正义全无敌,画卷长存此理真。弱能胜强小胜大,中朝血肉万年青!”“文革”动乱期间,柳子谷一家曾多次被查抄,大量的文物书画被洗劫一空,全家人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一画卷才得以幸存。1984年,中央军委有关领导看了这幅长卷的录像后,给予很高的评价。1985年1月19日,时值新春佳节,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部受总政治部的委托,在济南举行了隆重的接受捐赠仪式,并决定由军事博物馆收藏。《解放军画报》刊登了长卷的首尾两段,同时发表了作者翁婿两人的照片和评价文章。同年10月,在军事博物馆参加了“抗美援朝三十五周年纪念美展”,杜平同志亲自为长卷题写了“抗美援朝战争画卷”的标题,中央军委顾问、原志愿军政委李志民同志也为长卷书写了“烽火结下战斗友情,胜利开出和平鲜花”的题词。10月23日.
    辽宁电视台以“浩卷丹心”为题播出了长卷的内容和展览的盛况。10月28日,中央电视台又进行了转播。至此,当年少数人强加给这幅画卷的种种诬蔑和不实之词,终于得到彻底平反。

    在山东省委有关领导关怀下,1962年柳子谷调到济南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工作。环境变了,心情为之一畅。这年夏天,省委委托美协山东分会邀请全国部分著名画家和在外地工作的山东籍画家李苦禅、王雪涛、郭味藻、吴镜汀、王个簃、唐云、钱松岩、俞剑华、亚明、张文俊等到青岛作画,柳子谷和山东的于希宁等也应邀参加了这一盛大活动,堪称雅集。画家们在一起泼墨挥毫,吟诗作画,交流切磋创作经验,大有相见恨晚之慨。这是柳子谷多年来第一次参加著名画家的聚会活动,心情异常激动,压抑多年的艺术激情又进发出来,他以饱满酣畅的笔墨。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创作了许多精彩的国画作品。
    柳子谷的山水画,继承了南宋李唐、马远、夏圭一派的画法,又广泛吸收明清及近代各家之长,并融会吸收了某些西洋画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目。画山石多用斧劈皴兼“拖泥带水”皴法,笔法峭健峻拔,墨色清雅明快,每强调画面的空间感,表现山石的质感及林木生意盎然之趣。从他1974年创作的《拟马远对月图》(略参己意),《黄山文光亭烟云》以及他80岁后创作的《木筏出山》、《风云劲松》等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追求。他的人物画和花鸟画,主要是受清末“海上画派”任伯年、吴友如等人的影响,又注入了现实生活和时代的内蕴。柳子谷早期创作的《灾民图》、《闸北劫后》、《还我山河》、《戚继光抗倭》、《劫后余烬》等作品,都是具有进步倾向的人物画作品。有的作品如《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则是山水、人物并重。晚年则是偏重于比较纯粹的山水花鸟画了。柳子谷画的兰竹有自己的特点:他往往并不拘泥于文人画的“以书法入画法”,所谓“笔笔中锋”等原则,他是中锋、侧锋并用,有时还将画笔放倒使与画面平行,采用“拖笔”的画法,从创作方法上看,他更重视画成之后的效果。他的兰竹作品,保持了郑板桥等人清劲挺拔的特点,同时 在竹笋、竹竿的画法中,通过用笔水墨的浓淡渗化,追求西画中的明暗法和立体感。当然,艺术家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各不相同,欣赏者的审美趣味与观念也千差万别。同行中也有人认为这种追求立体感的画法近“俗”,致使画面所表现的物象太接近自然物。但是,这种与自然物相近的画法,却更容易获得广大群众的欣赏和喜爱。同样,柳子谷画的花鸟虫鱼也是灵秀清俊、栩栩如生。
    1977年正月初一,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节。柳子谷赋诗一首,抒发了他喜悦舒畅的心情:“枯木逢春喜降临,激我寻思陈出新。多画竹枝作扫帚,灰尘扫尽宇寰清。”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为这位老画家落实了政策,柳子谷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他,生活改善了。1980年春节柳子谷创作国画一幅,题为“为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一周年而作”,画面的题诗是:“众流汇成海,同根竹成林;分害合成利,往事贵取经。”表达了老画家怀念海峡对岸的故旧、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同时,他还为香港《大公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爱国一家》节目撰写了《怀念画师张大干》、(怀念好友张目寒先生》等广播稿,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3年9月,山东省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画家柳子谷》的专题纪录片。11月,在省政协的安排下,柳子谷看望了到济南作画的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88岁的老师见到了82岁的学生,悲喜交集,感触万端,二位老画家在历经磨难之后,促膝长谈,互相勉励,海翁为柳子谷书写了“青山不老松长翠,雪压霜欺只枉然”的条幅,柳子谷也作画题诗以表答谢。1984年春天,柳子谷的花鸟画《春回大地》在《光明日报》发表,1985年10月,香港《文汇报》副刊用专题介绍了柳子谷先生的作品。
    各项政策的落实,使老画家心花怒放,绘画更加勤奋,政治热情也空前高涨。直到临去世前的一个星期,他还热情接待了来自云南老山前线的解放军代表,并赠送了国画作品《报喜图》,以表达对前线将士们的慰问。1986年1月12日,画家柳子谷先生溘然而逝,享年85岁。他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之后看到了国家的振兴和希望之光,老画家一定是含着一种夹杂着苦涩的幸福微笑离开人间的……

原载《谈画未敢忘子谷》

返回顶部

关于网站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liuz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kes.net.cn 客中文网络主办
技术支持

Designed by kes.net.cn 客中文网络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