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谷在其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除创作大量绘画精品外,还撰写了许多诗文。遗憾的是这里仅收集到很少的一部分。这些诗文,或言志,或抒情,或追记友人,字里行间展现了画家的艺术观、人生观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其铮铮风骨、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柳子谷谈绘画艺术

    1、在创作《抗美援朝》和《山村新貌》两个长卷时,我所考虑的是如何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去表现现代题材。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对自己人生的再认识、再发现,我深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
    2、文学和绘画都属于艺术。文学除了给人以美感,还有巨大的教化功能,绘画也当如此。中国画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应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百个齐白石赶不上一个鲁迅!
    3、唐代张彦远曰:“……成教化、助人乐……”。绘画的“教化功能”绝不可忘记。
    4、美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既不可丢失亦不可减弱。它陶冶民族的思想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仁爱之心,并给人以美感,这就是寓教于乐。
    5、景真、情真、理真,乃吾作画之所求。
       艺术自然孰为美,江山如画画如真;
       来从生活高生活,人定胜天天逊人。
       诗中有画画中诗,形式内容统一之;
       默化潜移艺术好,灵魂改造工程师。
    6、谈到中国画的发展,必然要涉及古与今、洋与中的关系问题。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林语堂说的好:“守古不变则窒息僵化,知新而不温古则忘本盲从。知今不知古必根底不深,知古不知今必与时代脱节。”我以为,继承与创新是我们的责任。
    7、一味强调师承,似有“包装”之嫌。须知,名师未必出高徒,正如大学培养不出小说家。真正卓越的画家,需要有独特的悟性和潜质—— 即别具一格的感性、灵性和个性。
    8、作画,是画家个人情怀、才智和自由思维在特定时空下迸发的结晶。正所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没有一定的悟性,欠缺“点石成金”的功力,不会画出好画来的。
    9、学中国画要师古人,师造化。临摹是师古人笔墨技法的必由之路。但不能固守师法,重要的是师古人之心,笔墨为我所用。写生是师造化的必要手段,物我相融方能进入创作阶段。
    10、中国画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和理论。对其狂妄、虚无均要不得,盲目否定更是错误、可悲。文化自信是衡量一个画家精神趣味的标志,应做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画家。
    11、我讨厌盲从,鄙视吠影吠声,人云亦云。遗憾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未真正得以实现。我向来认为名人笔下未必都是名作,而名作也绝不都是出自名家。
    12、画画是我的癖好,从小就立志要为之奋斗一生。坎坷也罢,磨难也罢,经过灵与肉的积淀,已成了我生命的养料,让我有了自己观察人生的视角。我以为,艺术贵在真诚。
    13、“痴”者,傻也,迷恋至失常者也。人们称我是“画痴”,我笑之。文革游街归来,只要一坐到画案边,面对笔墨纸砚,什么屈辱、痛楚就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14、作画,不能哗众取宠,来不得半点虚假。学画,则要刻苦认真地去学,以求真正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应努力表现本民族艺术的美。
    15、优秀的中国画,当吸收西画的长处,揉进素描、造型等机理,再以传统笔墨出之。中国画是在创造一个自然,一个天地,既现实又超现实。
    16、学古人画,始纯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古而有我,化境为新我。要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能入其内,能出其外。
    17、作画忌只见笔墨程式而无生机。五代荆浩论笔法云:“必全其生意”。中国的“生生之道”宇宙观,岂能不在画里体现?生机生意必自笔墨出。
    18、张彦远论画云:“天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中国画的造型追求以意还形,含意于形,意在表现物的天趣,人的精神。在《历代名画记》中论述形神兼备,而传神尤为重要。
    19、画,仅停留在庶民百姓喜爱不行,它必须同时拥有深远的含意、高尚的境界和形式美的创造。如是则雅俗共赏。
    20、中国画讲究用笔精练,要达到加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疏而不漏,恰倒好处。‘简’很难,难于藏拙。
    21、笔去繁杂琐碎,墨要润泽浑厚。笔为骨,墨为肉,好画当“有骨有肉”。
    22、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不讲笔墨中国画就要消亡。笔墨之功是画家的心力、腕力多年修炼之果。有了这种功力,方能体现和驾驭中国画的美。
    23、中国画的气韵、笔墨,能使人震撼,勾起遐想。这就是中国画笔墨的价值。
    24、绘画离不开传统,但应以特定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切入传统,由此,“传统”才会渗透现代意识和美感。
    25、艺术上的创新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目标,更不是终极目标。创新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水到渠成的结果。执着传统者,创新难;急于创新者,大多传统底蕴不足。
    26、中国画注重写意,不能单凭肉眼的直觉。只有默记默画,将形象装在心中,方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27、中国画独有的特点就是具有造型的记忆性、笔墨的书写性、意境的文学性和内涵的哲理性。
    28、大章法作小画,要小者不繁;小章法作大画,要大者不空。
    29、所谓‘此处无墨胜有墨’的妙处所在,即以白彰墨,以墨彰白,互补互映,为观者提供更多的回味空间。
    30、画面上的空白是‘计白当黑’,‘白’与‘黑’有同等作用。其‘白’,有大块的空白,分散的小块空白,乃至笔迹中的非白。从而使画面产生虚实对比,虚中有实,实中有需的效果。如是,画面方显空灵。
    31、在有墨与无墨之间,过度色的调节要靠水。所以,“水墨画”把水字放在墨字的前面,不是没有道理的。墨分五色,主要靠水来“勾兑”,墨法中讲的积墨、泼墨、破墨,也是讲用水的技巧。
    32、所谓“书画同源”,那是指它们都在“假形表意”,即美学精神同源。
    33、中国画点、线、面之形态,就象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音域、音色一样,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点、线、面不仅是中国画的造型元素,也是审美对象,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此乃中国画所独有的魅力也!
    34、走笔落墨留下的是“线之形”,而“形”所溢出来的是“线之神”,此乃“神形兼备”之谓耳。自古以来,素有“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的说法,可见“线”走得漂亮不漂亮,多与书法好坏有关。从这个角度讲,“书画同源”是有道理的。
    35、画家和他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画家的艺术之路是用他的作品铺就的,而作品的生命力是由历史去筛选的:该留下的,谁也抹不掉;不该留下的,谁也救不了。所以,我主张让作品自己说话。
    36、何为真正的艺术家?衡量的标准就是爱国、敬业和创新。爱国、敬业,不必多言。而创新,就是在艺术风格上要有个性。既要“标新立异”,有他人所不曾有;又要有从者,赢得雅俗共赏。
    37、我的创作思想是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我遵循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我认为“小写意”的表现方法,最能够为我所用。
    38、我喜欢在画上题诗,也常引题别人的诗句。画与诗在纸上是一种融合。画,可供观赏;诗,可供吟诵。这一观一吟,带给人的感受若是“诗情画意”之极至,那一定是上乘之作。
    39、‘画中有诗’不是单靠题诗使画得到升华,而是应让画面的形象换起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换句话说,就是画家应具有诗人的眼睛,哲人的头脑。
    40、中国画讲究文化底蕴,它决定你是否能发现自然万物的内蕴之美,也是决定你能否体悟人生变化之哲理的关键。一个画家,在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既要有对至大至美的‘道’和‘天人合一’的追求,又要有纯熟多变的绘画技法,方能创作出‘成教化,助人伦’‘善性情,涤烦襟’、具有承载人文精神的优秀作品。
    41、‘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在作画立意阶段画家是‘胸有成竹’的,一旦落墨则进入‘胸无成竹’的状态。在已有的墨迹上应势利导,笔笔生发,随机生发,逐渐完善,最后归于‘胸有成竹’。
    42、画中形象要形成‘主线’,它是主导,再有‘辅线’辅助,最后有‘破线’与主、辅线相抗,相应成势,对立而统一。这里所说的‘线’是一组线,也包括点和面,均为构图的规定要点。
    43、某些自称‘似与不似之间’的画,山如馒头,水似面条,岂不是欺人欺世!
    44、绘画是要有技艺的,大凡高、精、尖之技艺,必是极难学的;而粗制滥造、信手涂鸦之作,却能轻易临仿得鱼目混珠、真假难分。所以我说:好画不易学,易学非好画。

(柳咏絮根据记忆整理)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人生 > 生平事略  子谷相册  子谷著述  子谷年谱  子谷印章  电视片

1 2 3 4 5 6 7 8